中式設計茶樓配飾之傳統燈籠一襲流光染華韻
“豐體籠紗薄,修篁彎骨柔。節懸添喜氣,宵出作良儔。導引千帆發,招徠百客留。光明慷慨予,名利不私謀。”燈籠,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與妙義,自古便是中國人寄寓美好與祥瑞之物。一盞盞燈籠高掛于屋檐之下,或樹梢之上,盈盈如火,裊裊似風,如夕霞晚照之彤云,又仿佛暖春時節綻放于深深庭院的那一抹桃紅;它帶著南國的瀟湘云雨,懷揣納蘭的冷楚翩翩,嘗遍人間煙火,守盡歲月芳華。
“月掩風華笙歌止,唯留燈籠燿夢癡。”時光流逝,歲月蹉跎,如今,古人高掛燈籠的傳統風俗沿用至今。現代人依舊偏愛那燈火闌珊的華光流韻,常常于吉日之時,將各式燈籠懸掛而起,色彩斑斕,華光綽綽,浸染著喜慶與祥和的韻味,更將中國文化之內涵幻變為熠熠生輝、流光溢彩的“時間藝術”。
傳統燈籠,其外層多以細篾或鐵絲等制成骨架,而蒙以紙或紗類等透明之物,內燃燈燭,供照明、裝飾或玩賞。因燈籠極具傳統民俗風韻,故而常將其裝飾院落之中,從而令深深院落更添溫馨與寧雅氣息。一襲流光華彩的燈籠之上,或雋畫山河春水涌,或墨竹蕭蕭云深處,或提筆賦詩兩三行,或花顏對笑夏雨時,亦或是純雅清素無綴飾……一處燈籠,微微搖曳成詩,點綴著清寧婉約于庭院,和著幽幽如水的月色,便灑落一方溫潤靜幽古典的之境。
“燈籠一樣薄臘紙,瑩如云母含清光。”明月照來靜窗,古燈盈盈柔光下,清影靈動處,那一抹朦朧圓融的紅韻,演繹著“幽窗照,簾穗搖,綽影流彩芬香裊”的古典美學。清風徐徐入室,縹緲簾動,案邊香爐灰燼,茶香隨風沖淡,光影氤氳中,自成一番風雅。